中新网河北新闻5月16日电 (张鹏翔 贾岚 卢思佳)“薛队长,这件衣服侧面裂开了,帮我补一下吧。”一大早,家住邢台市信都区团结小区的孙令芬就拿着需要缝补的衣服来到家门口的“衣心衣艺”缝纫社。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薛广志接过衣服,他先检查破口大小,接着找出颜色合适的线走到缝纫机前,熟络地铺在工作台上忙碌起来。在薛广志的巧手下,破损处很快缝补好。
“岁数大了,穿针引线的活干不了,孩子们也不会,缝纫社真是帮我解决了难题。”孙令芬接过衣服连连点赞。
“群众有需求,我们就想办法解决。”信都区团结路街道守敬社区书记、主任林丽超说,小区一些居民反映“缝缝补补”的难题,修改裤脚、更换拉链、钉扣子、熨烫衣物……事不大,但是不方便。社区了解情况后,引导居民共同出谋划策,最终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衣心衣艺”缝纫社,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免费缝补服务,满足居民的日常缝补需求。
三台嗒嗒作响的缝纫机,一间占地不大但干净整洁的房间成了帮邻里解决“缝补难题”的“暖心屋”。服务队由5名擅长缝纫的热心居民组成,每周一到周五,志愿者们义务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日常缝补服务,每周六、周日上午,缝纫机供有缝纫技术的居民免费自主使用。
“缝纫社成立后,大家的参与度很高。”林丽超介绍,一户居民送来家里长期闲置的缝纫机,经常会有居民拿来旧衣物、边角布料,在缝纫社成员的巧手下制作成坐垫、抱枕、购物袋、围裙之类的小物件,免费送给辖区内有需要的一些孤寡老人、特殊群体群众。
“一针一线缝补出社区邻里情,一点一滴志愿服务暖人心。”林丽超感慨地说,缝纫社志愿者用密密的针脚为居民提供实用体贴的关怀服务,更搭建起了社区与居民沟通的桥梁,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
近年来,信都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6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作用,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丰富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形式、内容,动员全区百姓践行“一人一天一好事”,营造“全民公益、时时公益、处处公益”的良好风尚,让群众真正体会到“有温度”的暖心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