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研究生教育始于2002年,20多年来,学院秉承“立德笃学,经世济国”的院训,大力提升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为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对接国家新文科建设要求,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学院团队长期探索教学实践和改革,并于2020年初以“需求引擎・链式培养”为导向,系统构建了管理类研究生“一核三维四链八驱”育人模式。
该模式以需求引擎锚定区域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领下,通过“三维”搭协同桥、“四链”夯培养线、“八驱”强保障力,形成了链式培养的差异化育人体系。经4年实践检验与迭代优化,在提升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管理学科工程特色实力、助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1)模式理念的政策契合与特色融入创新:创新性构建了“一核三维四链八驱”育人模式,将立德树人(一核)、融通创新(三维)、链式贯通(四链)、要素协同(八驱)等国家要求与我校自身优势和改革探索有机融合。特别针对工程类高校特点,深度融入工程伦理与大工程文化,在融通路径中突出赛创融合,在能力构建中强调应用和创新链,在要素协同中强化实践载体协同、项目任务牵引、赛事激发创新等与工科背景紧密关联的方略,形成了具有河北工程大学管理类研究生鲜明特色的培养理念和战略设计。
(2)体系结构的立体化协同创新:构建了“一核统领、三维驱动、四链指向、八驱协同”的立体化、分层次育人结构。从根本任务到分类目标,再到融合路径、能力主线和实施支撑,形成一个紧密联系、协同发力的有机整体。将教育的宏观目标、中观路径与微观实施有机整合,构建了开放、协同、高效的育人体系,提供了全新的结构框架。
(3)“三维创新四链贯通”的链式融通机制创新:提出了以科教融汇、产教融通、赛创融合(三维)驱动基础理论、应用实践、创新驱动、拓展发展四链贯通的链式融通机制。打破了传统培养模式中课程、实践、科研等环节的割裂,通过项目任务、实践基地、学科竞赛等载体,实现了知识体系与育人路径的深度耦合,有效解决了教育与外部脱节、特色融合浅表化的问题。
(4)“八驱”支撑下的分类培养全链条保障机制创新:通过课程内容重塑、实践载体协同、项目任务牵引、导师差异化管理、评价分类优化、机制创新保障、赛事创新激发、思政文化浸润等八项关键方略的协同实施,构建了全方位、多要素协同的体系化育人支撑,有效解决了培养过程碎片化、保障体系化不足的问题。
本教学模式自2020年系统实施以来,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得到了有效推广应用,促进了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